隨著2025年香港經濟逐步復蘇,政府推出「智慧商業區計劃」與延長工廈用途放寬政策,實體店創業熱潮再起。從網店轉型或直接開舖做生意,租地舖與租工廈流程成為焦點。本文結合2025年最新市場環境,拆解租舖步驟與趨勢,助你輕鬆創業!
地舖:
趨勢:核心區地舖租金回升至2019年85%水平,反映零售復甦。民生區因社區經濟增長,需求上升15%。
適合:餐飲、零售(如飲品店),受益於旅客轉向本地飲食消費。
工廈:
新規:政府延長工廈地契豁免至2027年,除藝術工作室、創意產業外,新增AI培訓中心、直播工作室等用途。
優勢:租金低(葵涌約$6-15/呎),適合網店倉庫或新興業務。
替代方案:時租舖位或共享工作室,適合小本創業。
由於香港做生意業務的多樣性,不論大廈或物業單位是何種性質,都有機會可以租來做生意。作為店家,要考慮的首先是自己做的業務應該要選擇甚麼類型的單位。
假如你售買的是快速消耗品,例如零食、時裝等,地舖和商場通常被認為人流較旺,生意比較好。如果你做的是專業的顧問服務,門面較高級的商廈舖則可能較適合。而一些新式業務例如 party room、band 房等,工廈的大單位及較便宜的呎租就可能是很好的選擇。
同時,如果你本身有做網上商店,宣傳做得夠足的話,就不一定要靠地舖或者商場人流帶動,可能選擇工廈是最划算。
值得一提,租實體舖要再三考量是否有切實的租舖需要。
假如想開食肆、飲品店等,租舖當然是不二之選。但做零售網店、美容店、賣手作物、教整手作物等,未必需要用到一個完整的舖位,可以考慮租用時租或日租的商舖方案、定期租市集攤位、租共享工作室開班授課、或將產品放到餐廳、咖啡店裡陳列寄賣,租約會較具彈性,更能減輕租金開支。
租實體店的同時,網上推廣營銷依然必不可少。開舖前就要記得經營好業務的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交帳號,同時確保網路上的資訊準確,免得有心想光顧的實體客戶迷路。
租舖位透過大型代理處理的話,相對比較少要擔心的地方。不過,為了保障租戶店家的權益,建議也要認識一些基本的租務須知、常見伏位,在租舖時特別要留神。
其次要慎重考慮的就是舖位地區及人流。人流地區的因素對於主力做實體店的店家來說特別重要。選擇地區的時候,店家可以考慮一下自己品牌的定位,例如是較高級的時裝品牌可以選擇銅鑼灣、尖沙咀等較高檔次的地段,而想打年輕人市場的話,旺角、葵芳也是不錯的選擇。
人流當然也是相當重要的考慮因素,越多人經過的地段,生意理應越好。然而,店家亦要思考一下自己的店是否有足夠的人手應付客人查詢及購物,以免租到旺舖之後反而因不夠人手而被投訴,弄巧反拙。
不同商舖單位可能對於所經營的業務有要求。例如工業大廈單位可能不允許營辦酒店旅館形式的業務、不允許明火煮食或吸煙等,所以想經營工廈旅館、餐廳或酒吧的店家要特別小心。
除了是法律上限制某些單位的用途之外,一些大型商場也可以因為其品牌定位而不允許某些業務設在商場,例如是租個商場舖做「散貨場」等。另外舖頭的一些規矩,例如可否在店外擺設宣傳品(包括易拉架),或者用大聲公播宣傳口號等,這些限制都需要在視察店舖時和業主了解清楚。
單位配套(如洗手間,露台等)業主會連帶租舖單位提供哪些配套,這也是租戶店家需要了解的問題。工廈單位中可能會內有洗手間,甚至連露台等都不出奇。不過,商廈或商場舖可能就要和其他商戶共用空間。
另外亦要留意,商場和商廈可能有要求的營業時間,或者在每晚指定時間之後,例如晚上 8 時候會關掉中央冷氣或大廈電力供應,相比來說工廈則比較彈性。如果你想租舖在指定時段營運,也要考慮不同單位類型會否影響到你的營運模式。
一般租用商舖時,都要花多少時間和資源搞裝修。就算上手租戶整得再靚也好,風格不適合用的話都要「砍掉重練」。在簽租約時,一般市場做法是有 14 日至一個月的免租期,即是業主會先讓租戶搞好基本裝修,再溝通一個確實的起租日期開始計租期。如果業主沒有提出任何有關免租期的情況,店家們最好追問清楚。
而合約期(起租期)通常以「一生一死」方式處理,即是頭一年為死約,必須租滿一年,而第二年生約,租戶可以提早通知業主要完約並相討完租日期。有些較特殊的舖位可能有較長的死約租期,或者可能因為單位較細(例如商廈的格仔舖位)可能允許較短的彈性租約。視乎你的業務,也可以詳細向業主了解清楚租約的做法。
在租舖前了解一下業主的背景,也可以有助品牌公司的長遠發展。短炒業主的配套也未必會足夠,可能租了個舖給你之後就拂袖而去,單位有問題也不聞不問,等到租約滿就踢走。
如果是長線投資的業主,或是大商場的發展商業主,則會有較完整配套設施,也會有不少商場規模的宣傳機會或優惠計劃,而租約方面亦寫得較清晰,相對上較能給予租戶信心。當然,大業主可能會於小租戶也比較揀擇,未必是來者不拒,想租舖前就要先了解一下。
租金之外,還有以下洗費開支:
為了節省裝修費,以及再上律師樓重新協定新租約的費用,很多初創業人士會選擇租「頂手舖」,沿用上一手租客的租約條款,連同生財工具、牌照等硬件一同租入。
同時,做生意,當然要正式辦理商業登記,取得有效營業牌照,在香港註冊一間有限公司,為自己和合夥人提供更大保障。不少創業新手以為是小本經營,簽租約時以個人名義租用舖位,此舉暗藏危機。
以個人名義承租,個人便要承擔全部責任。相反,用有限公司名義承租,股東享有有限債務責任,假使有客人因店舖疏忽而受傷,第三者責任保險保障額不足,或者生意失敗,無力支付營運開支,股東可將業務清盤,損失的只是投資金額,而不用將債務「攬上身」。
商業登記費其實只是幾千元,如果對程序有疑問,坊間亦有些商業支援顧問能提供協助。
租舖時也要注意,租約條款層出不窮,加建閣樓等違例僭建更是等閒事,隨時影響租戶申領營業牌照。代理有責任為租戶打釐印,確保雙方達成共識,而令租約具有法律效力。租戶最好聘用律師,與業主上律師樓簽約,由律師代為查冊和處理文件,以保障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