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名置業】「長命契」及「分權共有」是什麼? 聯名買樓/工商舖的分別及注意事項 - 美聯工商舖
【工商舖學堂】24/04/2025

【聯名置業】「長命契」及「分權共有」是什麼? 聯名買樓/工商舖的分別及注意事項

聯名買樓顧名思義,意指物業由多於一人持有,常見包括物業由夫婦共同持有,或是物業作為遺產,由多於一人繼承。當有需要賣樓或轉讓業權時,到底這些聯名物業要注意什麼? 聯名買樓與聯名買工商舖又有何優缺點?

聯名買樓優點

聯名買樓後,理論上日常開支,如維修費用等,會由業主共同承擔,可節省業主支出。另外,因向銀行申請按揭時,銀行會以業主收入計算供款能力,故多於一個業主可增加供款能力,從而申請更高按揭金額。

聯名買樓缺點

不過,針無兩頭利,當物業業權需要有改動時,就要所有業主簽署相關法律文件,彈性較低。另外,因按揭貸款亦會影響業主信貸評級,若未能準時償還按揭或會影響其他業主往後借貸能力。

聯名買樓:長命契及分權共有的分別

聯名買樓可分為長命契及分權共有,當中長命契正式說法是「聯權共有」,持有人等於共同擁有該資產的全部,如果其中一人去世,其他人將可自動繼承去世人士的權益。

「分權共有」是指多於一人按照某一比例擁有物業的業權,比例由持有人協定,可以各佔一半,或是八二比例不等,其他人沒有自動優先繼承另一方的業權的權利。

聯名物業賣樓

若物業持有人希望出售物業,「聯權共有」物業需所有持有人同意,而「分權共有」持有人可按照自己持有的比例出售物業,但有機會因業權不完整而令物業價值有折讓。

聯名物業「甩名」及「轉名」如何計算印花稅?

聯名物業有機會因資產配置需要,而有「甩名」及「轉名」的需求,跟一般物業買賣一樣,政府會為其徵收印花稅率。一般為計算相關業權份數後再徵收印花稅:舉例價值600萬元的工廈物業,兩位持有人各佔一半業權,甩名印花稅就會以市值一半即300萬元計算,在現行稅率下為100元。

名買樓與工商舖有何區別?

聯名買工商舖與聯名買住宅在投資目的、法律責任、稅務負擔、風險管理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名買樓/工商舖︱用途與法律限制

1. 工商舖:嚴格行業規範+高違規成本

  • 用途限制:必須符合政府規劃(如工業大廈不可擅自改餐廳)
  • 真實案例:2022年香港某工廈業主因違規經營健身房,被罰款$20萬並強制停業
  • 行業牌照:餐飲需消防/環保牌照,數據中心需電力增容

2. 住宅:靈活自住+標準化出租

  • 可自由裝修,僅需遵守大廈公約
  • 出租僅需簽訂《標準租約》,糾紛較少

名買樓/工商舖︱聯名持有方式

無論是工商舖還是住宅,聯名持有通常分為「聯權共有」(Joint Tenancy)和「分權共有」(Tenancy in Common)。

聯權共有:聯名人共同擁有物業,無明確份額,若一方去世,物業自動轉歸其他聯名人所有。

分權共有:聯名人按明確份額持有物業(如50:50或70:30),一方去世時,其份額可按遺囑分配。

工商舖投資者較常選擇「分權共有」,以便清晰分割投資份額;住宅則視乎聯名人關係(如夫妻多選聯權共有)。

注意:工商舖與住宅的聯名持有方式法律程序一致,但工商舖買賣更常涉及公司架構(如以公司名義持有),而住宅多以個人名義持有。

名買樓/工商舖︱財務與稅務差異

項目工商舖住宅
首期與按揭按揭成數較低,約為物業估值40%-50%,利率較高,還款期較短(10-20年),銀行審批較嚴,重視物業出租潛力及借款人還款能力。按揭成數較高,首次置業可達60%-90%,利率較低,還款期可長達30年,且有政府按揭保險計劃支持。
交易稅費工商舖印花稅稅率較低,最高約4.25%,且免於BSD及SSD,整體稅務負擔較輕。住宅物業買賣需繳納從價印花稅(AVD),稅率分級最高可達4.25%(2024年起取消額外印花稅SSD及買家印花稅BSD,改為統一AVD,最高4.25%),非永久居民或已有物業者不再需繳BSD或SSD。
租金收入租金回報率較高,但空置風險大(受經濟週期影響)。租金回報率較低,但空置率相對穩定。
物業稅工商舖按租金收入淨額(扣除差餉及維修費用)徵收15%,但工商舖租金通常較高,稅務影響較大。按租金收入淨額(扣除差餉及維修費用)徵收15%。
利得稅個人出售物業一般無需繳納利得稅,因香港無資本增值稅;但若以公司名義持有工商舖,出售時可能需繳16.5%利得稅。

名買樓/工商舖︱風險與退出機制

項目工商舖住宅
市場波動價值受經濟環境、行業興衰影響大(如電商衝擊實體店舖)。抗跌性較強,需求穩定(剛需為主)。
退出難易度流動性低,出售或轉租耗時較長(需匹配行業需求)。流動性高,較易找到買家或租客。
優先購買權合夥協議需明確行業合作方的優先權(如合營企業)。通常僅涉及聯名人之間的優先權。

名買樓/工商舖︱管理與日常決策

項目工商舖住宅
管理複雜度需處理招租、牌照續期、設備維護等專業事務。管理簡單,多委託物業公司或自行處理。
決策衝突經營方向(如裝修風格、租客篩選)易引發分歧。爭議多為裝修、出售時機等生活化問題。
合作方關係合夥人間需高度協作,類似商業合夥人關係。多為親友關係,合作門檻較低。

名買樓/工商舖︱稅務規劃與架構

項目工商舖住宅
持有架構常以公司名義持有,可節省利得稅、方便融資。個人名義持有為主,避免公司稅務複雜性。
折舊抵稅可申報設備、裝修折舊抵減稅負(如廠房機械)。住宅折舊抵稅範圍有限(部分地區不允許)。
遺產規劃需考慮股權繼承或商業延續性(如家族企業)。可透過遺囑直接分配產權,較簡單。

聯名買樓/工商舖之投資建議

工商舖適合有行業經驗、能承受高風險的投資者,需側重:

  • 明確份額、資金投入及退出機制,建議簽訂書面協議以明確權責
  • 稅務優化(如公司持有)
  • 長期資金準備(應對空置期)

住宅適合追求穩定收益或自用的買家,需注意:

  • 多基於家庭或親密關係,注重共同居住或財產傳承,投資回報非唯一考慮
  • 平衡租金收益與房貸成本,住宅租金回報率較低(約2%-3%),價格較穩定,政策影響大,租賃需求穩定,空置風險較低

聯名買樓/工商舖協議必寫四大條款

無論投資工商舖或住宅,書面協議必須包含:

權益比例:按出資或管理貢獻分配(例如A出資70%但只佔50%股權,因B負責日常管理)是常見且必要的安排,有助明確各方權益,避免日後糾紛。

決策機制

  • 工商舖因涉及專業及安全事項,建議採用「專業事項一票否決」機制(如消防整改等重大事項),確保重要決策需全體同意。
  • 住宅物業則可採用多數決方式(例如3/4同意即可出售),較符合家庭或親屬間的實際情況。

優先購買權

  • 工商舖投資者常設定行業合作方優先購買權,以保障合作關係及投資穩定。
  • 住宅物業則建議優先順位為配偶>子女>第三人,符合家庭財產傳承的慣例。

強制退出條款

  • 針對一方破產或出現重大變故時,如何估值及回購其份額,明訂退出機制是保障各方利益的重要條款。

      聯名購置時,無論選擇哪種類型,均需簽訂詳細協議並諮詢專業人士,避免因用途、稅務或管理分歧導致合作破裂。

      IBD 美聯工商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