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初創企業、中小企或網店商家,找到性價比高的辦公室租用方案並不容易。無論是商廈、工廈還是迷你寫字樓,租賃前需注意多項細節。本文整理租賃辦公室的關鍵事項,助你輕鬆找到理想Office,避免損失!
在香港,可供租賃的辦公室主要可分為商廈、工廈、共享工作空間和商務中心,其中工廈以較”價廉物美”的租金受到中小企業或創科企業追捧,工業用途的大廈,租金一般較商廈便宜。注意,工廈的原有用途受地契規限,普遍作工業用或倉庫用,如有意作辦公室或寫字樓等「非工業」用途,必須在租賃前確保業主已向地政署總署申請短期地契豁免書並獲批准,以免觸犯法例。不過,由2019年2月1日起,發展局宣布落實放寬工業大廈(工廈)地契豁免書申請的安排,最新安排延長至2027年。地契豁免書容許工廈個別單位業主,在無需向地政總署申請短期地契豁免書和繳付任何費用的情況下,把單位用作以下五項特定的非工業用途:
租戶與業主交樓時一定要驗收,並在合約上清楚列明牆身、地板、天花板等位置和狀況,如果單位附帶裝修、文儀設備和電器等,則要逐項檢查,同樣在租約或合約上寫明收樓時所有設備和裝修的狀況,釐清雙方的法律責任,以免交吉時發生各持己見爭執的情況,租戶交吉時注意驗收保障雙方。
免租期當日開始,物業的責任已轉移到租客身上,保險日應同步,而一份周全的商業保險是營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保障企業因意外而引致的財物損失和法律責任,中小企商業保險可提供以下三類主要保障:
保障因意外如火災、水浸、颱風、盜竊等而遺失或損毀的辦公室/ 商舖財物,一般包括裝修,傢俬,器材、文件、存貨和貨辦等。
保障投保人在進行商業活動時因疏忽而導致第三者財物損毀、身體受傷甚或身故的法律責任。例如商舖招牌跌落致使途人受傷、第三者在受保範圍內滑倒受傷等等。通常在商戶租用物業時,業主或物業管理公司會主動要求商戶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障,但無論必須與否,都建議商戶自行購買。
保障中小企僱主對僱員因工受傷引致的金錢索償和法律責任,海外公幹、反常天氣的情況一般亦會涵蓋在內,而最低投保額則根據僱員人數而定:
若僱員數目不超過200人,以每宗事故計算的投保金額不少於港幣1億元;
若僱員數目超過200人,以每宗事故計算的投保金額不少於港幣2億元。
根據香港法例,所有傭主必須投購僱員補償保險,以承擔僱主在法律之下的責任,否則不得傭用僱員從事任何工作,不論其合約期或工作時數長短、全職或兼職。若僱主沒有依法為其僱員購買勞工保障,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港幣$100,000及監禁2年。
因為辦公室裝修施工需時,普遍業主都不會直接調低租金,而是提供免租期。不同於住宅,免租期會寫於合租約內,時間可長可短,多是給予租客裝修的時間,租戶可以向業主要求2至3個月免租期亦屬合理,而在免租期當日開始,物業的責任已轉移到租客身上,故應把保險日同步,另外要注意的是在免租期間,租戶亦可能要繳交該單位的管理費和差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