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工商舖價格處於低位,不少精明投資者已開始趁低吸納。非住宅物業(工廈、商廈、舖位)的投資回報雖高,但隱藏陷阱不容忽視。本文將帶你全面了解最新買賣流程、隱藏風險及必看注意事項。
尋找理想非住宅物業(工廈、商廈、舖位),專業地產代理是關鍵。不論是工廈投資還是商舖,地點決定價值——交通便利、人流旺盛或鄰近住宅區的物業,出租及升值潛力更高。此外,物業質素亦重要,例如樓底高度、出入口便利性、管理費、車位配套及周邊噪音等。
立即聯繫美聯工商舖,專業團隊助你選盤!
注意:委託多個代理尋找「筍盤」雖可行,但每次睇樓需簽署「地產代理協議」(睇樓紙)。有效期內無論是否經該代理成交,佣金仍可能被追討。
評估用途限制
購買工廈、商廈、舖位物業前,了解用途限制至關重要:
舖位:買舖注意大廈公契是否限制行業(如禁食肆、教育中心),影響經營計劃。
工廈:查地契是否限「工業用途」,工廈投資改裝為工作室或零售需補地價。
商廈:部分寫字樓禁共享辦公室(Co-working Space),限制租客選擇。
租金回報率公式 =(年租金收入 ÷ 購入價)x 100%
舉例:以800萬購入商舖,月租3萬,年回報率 = (3萬×12 ÷ 800萬) × 100% = 4.5%。
注意隱藏成本:管理費、差餉、維修費可能影響實際收益。
查冊是查閱土地登記冊的關鍵步驟,幫助買家了解物業背景。登記冊分四部分:(1) 物業資料、(2) 業主資料、(3) 物業轇轕、(4) 待註冊契約,其中前三項最重要。以下是重點解析:
1. 物業資料
包含官方地址、地段編號、地契等。買舖注意:地契用途(住宅或商業)直接影響是否可合法經營商舖,違規可能導致「釘契」或物業被收回。
地契條款提醒:部分物業地契限制用途,例如早期住宅不可改商業。若違反規定,地政總署可「釘契」或收回物業。買舖注意:食肆等需牌照的行業,若地契不符,將無法申請。
2. 業主資料
列出歷任業主姓名、成交價、註冊日期及按揭情況。
參考價值:近期購入的單位議價空間較小;按揭顯示「all money」(無限額按揭)可能暗示業主曾加按,反映其財務狀況。
3. 物業轇轕
顯示產權負擔(如押記)及其他文件(如租約、法庭命令)。
風險提示:產權負擔可能影響業權完整性,需謹慎評估。
檢查僭建與違規
買舖注意檢查樓梯、閣樓、天井等是否存在僭建,對照物業圖則(可向屋宇署索取)。常見僭建包括:
簷篷/招牌:未經建築事務監督批准或不符合「小型工程監管制度」,有機會構成大廈結構及火災危險,亦會阻礙大廈的保養和維修工程,亦有可能影響路面的交通。
閣樓:如果是正式向屋宇署申請興建的閣樓,便是所謂合法的「入則閣」,否則便屬於違法的「自建閣」,若商舖需要出牌的話,則必須拆除自建閣後,方能申請牌照。
天井:根據圖則檢查,應標示為「LW(Light Well)」,不可私自改建。如私自封了舖位內天井的頂部或加建上蓋,改裝成為儲物間或洗手間,則屬違法僭建。
排水系統:若舖位內非法加建廁所,因沒有預設的排污渠,髒水只能接駁至雨水渠排放,此舉同屬僭建,不但有機會引致渠管淤塞及發出異味,同時亦會污染水道或海港,破壞環境衛生。
業權與商廈按揭成數的關係
獨立契:一個單位一張契,業權單一,申請商廈按揭成數時手續簡單,獲批機會較高。
劏盤:未經屋宇署批准分拆的單位,無獨立業權,銀行多拒絕受理按揭申請。
買家須知:交易前務必查清業權及契約問題,避免按揭受阻。
工廈、商廈、舖位物業印花稅目前沿用「從價印花稅」的稅率 ,所有個人或公司購買非住宅物業,按物業價值徵收遞進式稅率,共分11層稅階,低於400萬元交易僅定額徵稅100元,最高的是樓價2173.9萬元以上物業,印花稅率為4.25%。
物業價格(港元) | 印花稅率 |
---|---|
≤ $4,000,000 | $100 |
$4,000,001−$4,323,780 | $100+超逾$4,000,000的款額的20% |
$4,323,780−$4,500,000 | 1.5% |
$4,500,000- $4,935,480 | $67,500+超逾$4,500,000的款額的10% |
$4,935,480- $6,000,000 | 2.25% |
$6,000,000- $6,642,860 | $135,000+超逾$6,000,000的款額的10% |
$6,642,860- $9,000,000 | 3% |
$9,000,000- $10,080,000 | $270,000+超逾$9,000,000的款額的10% |
$10,080,000- $20,000,000 | 3.75% |
$20,000,000- $21,739,120 | $750,000+超逾$20,000,000的款額的10% |
$21,739,12 | 4.25% |
舉例:購買一個$500萬的商廈單位,需付印花稅:
$67,500+(500萬 - 450萬) × 10%=$117500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一站通
根據《2024施政報告》,非住宅物業(包括工廈投資)最高按揭成數為7成,還款期最長20年,視樓齡及申請人年齡調整。
資料來源:《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
臨約階段:買方悔約失細訂,賣方悔約賠雙倍訂。
正約後:買方因業權問題可踢契,賣方需退訂;否則賣方可殺大訂並追討差價。
不少工廈現時拆售出現「劏盤」,影響工廈投資回報與按揭申請。
買家應對建議:
購入工廈前,務必做好以下檢查:
查公契:確認土地用途(住宅或商業),避免違規風險。
查冊:核實業權狀況、是否有「釘契」或產權負擔。
合規性:確保單位符合《建築物條例》(如走火通道、防火設施)。
銀行估價:預先評估物業價值,避免估價不足影響工廈投資預算。
風險提示:分拆單位可能影響按揭審批及轉售價值,交易前必須確認業權完整。
部分業主利用虛高租金吸引買家,誇大舖位租金回報:
假長約:業主聲稱租客簽了「長期租約」,但實際可能是短期租約即將到期,影響實際回報。
買家應對建議:要求查看正式租約,核實租客身份及背景,確認租約期限。
假高回報:租約標示月租8萬,實際只收5萬,虛增物業價值。買家接手後租金不足,甚至租客退租,需額外支付經紀佣金尋找新租客,損失慘重。
買家應對建議:查閱交租紀錄(如銀行資料),留意免租期是否過長(用以推高月租假象)。
買舖注意:交易前仔細核查租約細節及租金真實性,避免高估舖位租金回報而掉入陷阱。
部分商廈管理費高昂(如每平方呎10元或以上),可能侵蝕投資回報,影響商廈按揭成數的整體財務規劃。
買家應對建議:
提示:交易前核實管理費詳情,避免隱藏成本拖累收益。
現在入市香港非住宅物業,價格低位與政策利好是機遇,但風險同存。想了解更多或尋找專業建議?歡迎查詢美聯工商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