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升級!哪些國家面臨美國最高關稅?香港的角色與新機遇 - 美聯工商舖
【工商舖學堂】09/04/2025

貿易戰升級!哪些國家面臨美國最高關稅?香港的角色與新機遇

美國徵收關稅對本港轉口貿易有什麼影響

根據統計處的資料,在2024年美國是香港第二大出口市場,香港對美國的出口總額為2,955.71億港元(379億港元),佔香港總出口的一定比重。

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顯示,在2023年香港主要對美國出口的商品包括:

  • 電訊設備及零件 (佔總出口的23%)
  • 電腦 (佔9%)
  • 珍珠及寶石 (佔9%)
  • 半導體及電子管 (佔7%)
  • 首飾 (佔7%)
  • 辦公室機器/電腦的零件及配件 (佔5%)
  • 藝術品 (佔4%)
  • 供電路用的電力器具 (佔4%)
  • 其他 (32%)

雖然美國的貿易政策變化對香港出口和進口行業構成了較大威脅,但近期香港政府銳意拓展其他市場,並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在2024年由香港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價值只佔本港出口商品總價值的6.5%左右,加上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是以電子相關產品為主,所以新關稅政策對本港貿易的影響是相當有限。

按此可尋找合適的按揭計劃以購置物業

在美國加徵對等關稅後,哪些國家將面臨較高的對等關稅稅率?

根據美國最新的關稅政策,對某些國家的商品徵收的關稅稅率較高,特別是針對被視為貿易「違規嚴重國」的國家。以下是一些主要商品及其相應的關稅稅率:

  1. 中國內地:對中國內地商品的關稅稅率達到84%,加上之前已經存在的20%關稅,總稅率至少為104%
  2. 越南:對越南商品的關稅稅率為46%
  3. 柬埔寨:對柬埔寨商品的關稅稅率為49%
  4. 泰國:對泰國商品的關稅稅率為36%
  5. 南非:對南非商品的關稅稅率為30%
  6. 台灣:對台灣商品的關稅稅率為32%
  7. 韓國:對韓國商品的關稅稅率為25%
  8. 日本:對日本商品的關稅稅率為24%
  9. 歐盟:對歐盟商品的關稅稅率為20%

此外,所有進口商品的基準關稅稅率最低為10%,這一政策自2025年4月5日起生效,並適用於所有貿易夥伴,其中,只需被徵收 10% 的基準關稅稅率包括有英國、新加坡、巴西、澳洲、新西蘭、土耳其、哥倫比亞、阿根廷、薩爾瓦多、阿聯酋及沙特阿拉伯。 這些高額關稅的實施被視為美國貿易政策的一次重大變革,可能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影響,並引發其他國家的報復性措施。

哪類商品徵收的關稅較高?

根據2018年至今的美國關稅政策,以下類別商品的關稅稅率較高:

中國商品

  • 對中國的商品,徵收的關稅稅率高達104%(包括之前的20%關稅和後來的84%對等關稅),但如果再加上特朗普在第二個任期前所加徵的平均稅率,由中國內地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平均稅率將達到125%!

鋼鐵和鋁產品

  • 在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之前,由內地出口到美國的鋼鋁產品需要徵收25%的關稅。
  • 當特朗普再度就任總統後,進口自全球各地的鋼鋁產品同樣需要徵收25%的關稅。
  • 在公佈關於徵收對等關稅的政策後,來自中國的所有商品則需要最低被徵收104%的關稅。
  • 因此,有本港的廠商指出,有中國內地出口到美國的鋼鋁產品合共需要被徵收154%的關稅,再加上原先5.7%的進口關稅,總稅率達159.7%!
  • 此外,很多製造鋼鋁的原材料都來自美國,並在內地生產,所以中國在實施34%關稅反制措施,本地廠商的生產成本將大幅增加!

服裝和鞋類

  • 柬埔寨及越南的服裝和鞋類產品分別面臨高達49%及46%的關稅

農產品

  • 來自歐盟的農產品,如葡萄酒,將面臨20%的關稅。

電動汽車:

  • 在去年,美國已經對來自中國內地的電動車加徵100%的關稅

貿易戰下香港所面臨的機遇?

雖然貿易戰會令環球經濟活動受到重創,但香港作為國際貿易樞紐,在貿易戰中,許多企業可能會選擇通過香港進行轉口貿易,以避開直接的關稅影響,這將進一步增強香港的貿易地位。香港的自由貿易政策保障了貨物、資金和資訊的自由流動,這使得香港在面對貿易戰時能夠保持靈活性。企業可以利用香港的自由貿易港地位,迅速調整供應鏈和市場策略,以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

以小米為例,該公司的美國供應商包括有高通、英特爾及德州儀器所提供的處理器,另外,英偉達亦會為小米供應圖形處理單元(GPU),以滿足企業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發展。然而,在美國對華實施對等關稅後,中國內地方面亦隨之作出反制,由美國進口至中國內地的芯片將會受到波及。因此,香港作為自由港的地位正好能為相關企業提供轉口服務,從而免卻由美國出口到中國內地時需繳納的關稅。

貿易戰會否令「經濟大蕭條」重演?

由於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後,根據大部分機構的統計,美國平均進口關稅稅率達到兩成左右,與1930年代初期的經濟大蕭條時的關稅水平相若。因此,有不少人士將是次的貿易戰與1930年代時的經濟大蕭條相提並論。

不過,當前的經濟環境與大蕭條時期不同,因為在大蕭條之前,美國的銀行體系存在許多問題,包括過度貸款和風險管理不善。隨著經濟衰退,許多銀行無法償還存款,導致銀行倒閉,進一步加劇了經濟危機。

此外,當時美國經濟存在結構性問題,包括農業過剩、工業過度擴張等。這些問題使得經濟在面對外部衝擊時更加脆弱,無法有效應對經濟衰退。

從貨幣主義的角度而言,美國聯儲局在大蕭條初期採取了緊縮的貨幣政策,這導致了貨幣供應量的減少,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的萎縮。貨幣供應的緊縮使得企業和消費者的借貸成本上升,抑制了投資和消費。與他們主張在經濟萎縮時應擴大貨幣供應以刺激經濟的措施相違背。然而,目前政府施行政策的靈活性已較當時高,支援經濟的工具亦相對健全,所以重現大蕭條的可能性較低。

即按筍盤搜尋揾心水工商舖盤

延伸閱讀:

美國關稅重擊香港中小企,工商舖業主如何求生?(附關稅懶人包)

IBD 美聯工商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