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想在香港投資工商舖?美國加徵關稅為市場帶來挑戰的同時,也蘊藏著獨特的投資機遇。本文深入分析關稅影響,剖析香港工商舖(寫字樓、零售商舖、工廈)的投資前景,助您把握市場脈搏,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自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升溫以來,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舉措,為全球經濟和香港樓市帶來不確定性。香港作為國際貿易樞紐和自由港,其工商舖市場亦難免受到波及。本文將深入探討美國加徵關稅對香港工商舖市場的影響,分析其潛在風險和機遇,並探討香港工商舖的投資前景。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衛局美國時間4月11日發布指引,宣布20類產品免除「對等關稅」,包括智能手機、電腦、晶片等,豁免範圍還涵蓋半導體製造設備。
其後,美國總統特朗普於4月13日表示,當局11日的公布,只是將電子產品歸入不同的關稅「類別」,並非真正豁免,又重申仍受20%「芬太尼關稅」約束。他還表示,將針對國家安全展開關稅調查,重點鎖定半導體及電子產品供應鏈。
4月10日,特朗普於社交平台宣布,暫緩對中國以外「對等關稅」90天後,相關關稅稅率將統一降至普遍的10%,但即日起將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稅率提升至125%,再加上美方3月初因芬太尼問題對華實施的20%關稅,美國對華總關稅已增至145%;其後,美方亦增加對中港小包裹徵稅額增至120%;即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小額包裹徵收其申報價值的120%稅項,或每件100美元。
4月11日,在在美國確認對華關稅總額增至145%後,中國強硬回應,將對所有美國原產地進口商品的關稅從84%提高至125%。商務部發言人表示,美方連續加徵高額關稅是霸凌脅迫的手段,已無實質意義,並稱若美方繼續玩弄關稅數字遊戲,淪為世界經濟史的笑柄,中方將不予理睬。
郵務職工會理事長張偉權於4月11日透露,雖目前仍受理寄往美國的郵件,但預料將在5月2日美國新關稅生效前提前截止收件。他特別強調,香港郵政不會代收任何關稅,提醒民眾注意寄件時效。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了廣泛的關稅政策,其中包括「基準關稅」、「對等關稅」措施。
對全球所有進口商品徵收至少10%的關稅,自2025年4月5日起生效。
針對特定國家實施更高的關稅,例如:
中國關稅:145%。
歐盟關稅:20%。
日本關稅:24%。
韓國關稅:25%。
台灣關稅:32%。
越南關稅:46%。
除中國外,其他國家對等關稅稅率將暫時統一降至10%。
這些關稅措施引發了全球貿易戰的擔憂,許多國家已經或將實施報復性關稅。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些政策可能推高通脹,導致全球經濟衰退。
由於關稅提高了經香港轉口至美國的中國商品價格,這些商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下降,導致需求減少。
隨著轉口貿易的減少,香港的港口和物流業可能面臨業務量下降,進而影響整個經濟體系。
香港政府計劃與更多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以減少美國關稅的影響,積極吸引外國公司和資本。
關稅戰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2025年4月7日,聯儲局召開了閉門緊急會議,市場預期聯儲局可能會在2025年進行減息,以應對經濟下行風險。
作為聯繫匯率制度下的經濟體,香港金融管理局通常會跟隨美聯儲的利率走勢美聯儲減息後,香港銀行通常會在1-3個月內跟進調整按揭利率,影響包括:
對香港市民而言,減息週期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按揭負擔的潛在減輕,按照歷史經驗,香港銀行通常會在美聯儲降息後的1-3個月內跟進調整。若5月聯儲局確實實施新一輪降息,香港業主可能最快在2025年中期享受到按揭利率下調的好處。
貿易戰導致金融和貿易相關行業的需求下降,這可能會影響寫字樓的租賃需求。
科技和創新產業的發展可能會抵消部分負面影響,因為這些行業對寫字樓的需求仍然強勁。
核心購物區的租金預計會溫和增長,主要由於香港的盛事經濟將帶動旅客人數持續增長,而且多個國際品牌重新進入或擴大在港業務,反映持續的租賃需求,核心區一線街商舖租金連續兩年呈現上升趨勢。
物流和倉儲行業的需求保持穩定,尤其是跨境電商的興起為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特別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電商。2024年涉及電商行業的租賃面積總計 783,400 平方呎,佔全年總租賃量的 26%。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高度關注各行各業特別是中小企的經營狀況。為此,金管局已協調銀行業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
金管局與銀行業合作,針對受關稅影響的進出口及製造業,同意靈活調整還款安排。這包括延長貿易融資貸款的還款期限,以幫助企業應對因關稅影響的流動性壓力。
「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參與的銀行已將中小企專項資金提高至超過3,900億港元。這項措施旨在為中小企業提供充足的融資支持,幫助其發展和轉型,減少受到是次關稅影響。
金管局與銀行業合作,加快中小企業獲取營運資金的效率。這項措施旨在簡化貸款審批流程,讓企業更快速地獲得所需資金。
同時,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ECIC)為支持香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應對是次關稅影響的挑戰,推出了三項針對性措施:
對於「小營業額保單」保戶,免費付貨前風險保障將延續至2026年6月30日。這項措施旨在減輕中小企業的風險負擔,幫助其穩定營運。
為非「小營業額保單」保戶提供付貨前風險保障五折保費優惠。這項措施有助於降低企業的保費支出,減少其經營成本。
對出口至新興市場的保費率進行調整,使其與傳統主要市場的保費率一致。這項措施旨在降低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如東盟市場)的成本,促進市場多元化。
以上措施預計將惠及約2,700個保險客戶,其中包括約1,200個「小營業額保單」持有人。這將為中小企業提供堅實的後盾,幫助其開拓多元化市場,應對外部挑戰。
除支援中小企外,香港政府正積極強化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已指示證監會和港交所做好準備,確保香港成為海外上市中概股回流的首選目的地。這項措施旨在利用香港的監管框架和市場吸引力,吸引更多中概股回流。
香港已建立便利已在海外上市的企業在港進行雙重上市或第二上市的監管框架。這項框架有助於降低企業在香港上市的門檻和成本。
港交所將加緊在東盟和中東市場的聯繫和推廣工作,吸引更多當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這項措施旨在提升香港在新興市場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進一步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吸引更多國際資金和企業來港上市。
面對全球貿易變局,香港中小企業可採取以下策略:
積極申請各項融資優惠和保險補貼。
把握新興市場保費下調契機,開拓東盟等增長迅速的地區。
利用政府提供的升級援助,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
善於運用彈性還款安排,維持健康的資金周轉。
回顧近年,香港工商舖市場經歷了高低起伏。在貿易戰陰霾籠罩下,市場氣氛一度低迷,香港商舖租金和交易量均有所下滑。香港寫字樓市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中美貿易戰影響下,投資者態度趨於謹慎。然而,香港憑藉其穩健的金融體系、完善的法治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仍然吸引著不少投資者,尤其在一些特定領域,例如物流和數據中心,市場需求依然強勁。
2025年,香港預計將有約350萬平方英尺的新寫字樓供應,包括新鴻基、文華東方酒店的大型項目。
市場連續五個季度實現淨吸收量正增長,突顯了市場的彈性和適應性,因為企業繼續尋找並佔據黃金地段的優質建築。金融、消費品製造和專業服務等行業仍是主要需求來源。
超級市場、藥物及化妝品等相關產品的銷售數字回升,而部分商戶亦趁機開業以把握商機,帶動舖位的租賃需求。
IP產品(例如日本網路漫畫人物 Chiikawa 和 Pop Mart 的 LABUBU 和 CRYBABY)、角色授權、衍生產品和,跨境合作推動顯著的市場成長,突顯滿足消費者對情感價值和互動體驗的需求。
根據美聯工商舖資料研究部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2025年2月份商舖註冊宗數錄73宗,按年上升7.4%,反映投資者、用家對市場前景樂觀。
2025年第一季工商舖註冊數字及金額創3年來新高,預計將繼續增長。
中、外投資者開始重新進入香港市場,推動整體投資量增長。
面對關稅帶來的挑戰,香港企業和政府積極採取應對策略。企業尋求多元化市場,拓展東南亞和歐洲等地區的業務。政府和金管局亦推出針對性措施,包括融資支持和貸款延期。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持續湧現的香港投資機會,依然吸引投資者,只要積極應對挑戰,把握機遇,香港工商舖市場仍有望保持穩定發展。
立即諮詢美聯工商舖,了解更多香港工商舖投資資訊,助您在充滿變化的市場中把握先機。
延伸閱讀: